您当前位置:栏目 > 人物
镜头中的最美佛寺:张望与他的佛教摄影
作者:李超 编辑:穆穆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目前网络上特别是微博中引用的佛寺美图,一半以上源于一个摄影师。他就是张望。

包括反复引用他照片的人在内,许多人并不知道张望,更不知道他为了这些佛寺美图付出了多少心血。

2012 年12 月10 日晚,张望摄影展览《佛的足迹:中国杭州西湖的佛教文化》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展览共展出张望历经11年时间创作的西湖地域佛教摄影作品34 幅,一部分作品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许多人品评这是“十年磨一剑”,但这份喜悦背后的艰辛,只有张望自己才能体会到。

记者采访张望时,他坐下后便把一件略显陈旧的百衲衣盖在膝盖上,“寺院送的。以前拍摄基本都是住在寺院里,寒气重,是那时落下的毛病,现在冬天很怕冷。”

 

间隔十年,始终为了艺术

大学毕业,张望最初计划是留在杭州,做个有单位依靠的艺术家。接连几次机会落空后,张望放弃继续等待毕业分配,去深圳一家报社做了美编。“许多艺术家身上,或显或隐的都会有一些共性:不善理财、不善言谈、视金钱如粪土,同时钱留不住。所以我决定搞艺术之前还是先去从商。”1988 年10 月,张望到报社没干几个月,又出来“下海”经商,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专门做书籍设计。

做出版设计的十年间,他设计的画册获得70 多项全国和省级画册书籍装帧设计奖。但是在1998 年底,张望又放弃了这份事业,只身回到杭州投入纯艺术创作。

“我不想做两类人:一类是一边工作一边业余搞艺术。一种是打着艺术的幌子去赚钱。我想干的是一段时间真正赚钱,回来之后就干干净净做文化人。”

“我从决定去深圳开始,就给自己定了最长10年的期限。10 年一到,我就回来。所以1998 年,我又回到了杭州。把这十年赚到的钱投入到我的艺术创作中去。”

“一切都是围绕着艺术,各个阶段的处境和心态不同,但是艺术的中心没有变,心中的艺术在厚实。从小就树立起这个艺术的理想。生活辛苦,但是精神不辛苦,不然早就累倒了。所以,这一切都是为了艺术。”

“不做官不从商悠游松竹旁,不为钱不求名无欲志自刚。”这是张望回杭州前一年写的一幅对联。重回艺术创作之后,迄今张望再也没有和商业沾过边。

 

佛缘与影缘

张望的老家浙江天台,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离家不远就是国清寺。张望小时候与伙伴们从乡下骑车到县城,去看国清寺几乎是最享受的乐趣。

“那么宏大的道场!僧人的言谈举止在小时候看来都很怪:剃光头、吃斋、念经,也不能娶老婆,当时就觉得无比的神奇,想了解一个究竟。”这是张望从小的一个佛缘。而奶奶信佛、念经,经常做善事的举动,也勾起了张望对佛教的疑问:佛教为何如此厉害?
1985 年,张望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教育系油画专业。大学三年之中,他慢慢开始了解佛教与艺术的关系。“人类最早的狩猎时期,在岩壁上用文字符号记载,而后慢慢形成了一种祭祀的宗教需要。中国的敦煌壁画,它的表现对象就是宗教,绘画的出资者也是宗教信仰者。所以说,宗教是艺术最重要的表现对象。宗教影响了艺术,艺术也传播了宗教。”

那时,张望就产生了用油画来表现佛教题材的想法。“都是有因缘的。”

上大学时张望开始接触摄影。“当时摄影是为了在外搜集创作素材,是为了拍素材才接触摄影。”美院有一年一度的学生摄影展,有一次张望还得了个优秀奖。

“心里还觉得自己还有点拍照的才华,有些兴趣了,之后买了台相机。”

毕业创作张望去了西双版纳,回来后在《浙江画报》上出了个专辑,兴趣就越来越足了。“后来我去三峡拍摄,参加江苏的摄影杂志《光与影》的比赛,代表广东省得了个全国月赛一等奖,奖了三百块钱,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我被那些修行者所感动,我走进他们内心深处。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的完美,不是世俗的追求。”

从1999 年到2002 年,张望开始了他佛教摄影的第一时期,这是佛教人文摄影的阶段;之后数年是佛教风光摄影,到2008 年他开始记录西湖佛教文化一直到现在,这是佛教文化遗产摄影的部分,张望为杭州留下了一部历史。“从深圳回来前也没想过就要去拍佛教题材,但是从小的佛缘和回来之后的机缘,这就促成了佛教文化的拍摄。”张望掐指一算,今年已是他拍摄佛教文化的十五个年头。

张望的作品使许多人内心得到清净,对人生有所感悟。但是,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些美丽的作品是他与僧人们朝夕相处中而来的。许多个凌晨,他跟着僧人们一起穿衣下床,顾不上洗脸,便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睡眼惺忪地沿着弯曲的过道摸黑前往大殿;没有人想到,在他与学僧们前往普陀山受戒的海上遭遇了生死的考验;他能够与法师同吃住,与他们的日常紧密相连……好的摄影作品不是凭空等待的,他需要很多的准备,内容与形式的,自身与外界的。张望不光是在运用一台机器,更是借助着内心的智慧和感悟成就了一幅幅光影。

文学创作是张望的一个爱好,“有缘在佛门这么多年,希望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于是就有了他的《佛泽》。自2008 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到2012 年5月已是第六次印刷了。

《佛泽》曾先后被评为“杭州畅销书十大排行榜”、博库社科类“全国十大畅销书”、浙江省“新世纪十年畅销书”。许多人正是从这本书对佛教和僧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心平气和地解读对中国人认识当下佛教是有意义的。在拍摄佛教寺庙时,张望也一直很耐心地深入参悟。“在寺院这段时间,我也读过很多经文,都是文言文,也和方丈僧侣们交流。所以每张照片的诞生,都追求一定的意境和意义。”其他人没法写,外面的人没法写,因为他们没有跟法师同吃同住,也没有生死与共,而张望是最有资格去写这书的人。
张望的新书《空山灵雨》已经策划好了,是《佛泽》的姊妹篇。“对得起喜欢我的读者,对得起我十五年的佛门生涯。”这是他对新书的一份小小的期待和要求。

“许多世俗的机会对我都失去了吸引力,我拍完就觉得应该做传播,当时想着要进入国际视野,也没有想过会进联合国。前期拍摄好,后期要去传播,传播要朝国际方向。但确实一步一道风景,一步一个脚印,雪山都是在路上。走着走着,联合国的机会来了。朝这个方向努力了,就会有想象不到的风景。珍惜它,并且抓住它。”

在张望的履历上,有着许多让众摄影师羡慕的成就,这些都源于他在艺术上专注而又辛勤的耕耘:2004 年,张望因获国际摄影金牌奖而被美国摄影学会破格吸收为会员;2005 年作品《烟霞洞之谜》获第十三届奥地利国际超级摄影艺术展中国专题组冠军;2006 年受邀赴欧洲任该大赛十二名国际摄影评委之一;2007 年获中国摄影最高成就奖“金像奖”,之后获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摄影展金牌奖……如今,张望的作品已经被世界更多的目光所注视。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载文章、图片,版权均属《佛教文化》杂志,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510-82760303)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2015年02月25日
    2015年第1期
    总第135期
  • 2014年12月26日
    2014年第6期
    总第1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