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栏目 > 静思斋
佛教与养生长寿
作者:道坚 编辑:穆穆

自古以来高僧长寿者众多。唐代以来, 超过或接近百岁的高僧,有记载的著名僧人就有日照、慧昭、仪宴、惠秀、礼宗、神秀、智威、怀海、圆修、志鸿、定安等;当代高僧中,长寿者也众多。

按佛教的因果规律,导致长寿也有因缘果之不同。佛教长寿之因,有祖上余荫、宿命因及现在作业因三种,前二为先天长寿因,后一为后天因;前二为外因,后一为内因。有了长寿因,还需要一定的缘,即条件成熟才能显现。《大般涅盘经》:“不杀果报,长寿缘故。”《金光明经文句记》:“施食助命,为长寿缘。”佛经中关于长寿缘的开示,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外缘和内缘二大类。长寿外缘:环境优美,家庭幸福,太平盛世,风雨有时,无有瘟病,社会祥和,所见长寿等;长寿内缘: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心境和顺,劳逸有度,知长寿道,恒心不退等。

从养生的角度讲,佛教之养生法,注重以法养生,而养生重在养心。这对于社会身心健康之内涵,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常存清静心:清静心为无疑之信心,又无垢之净心也。即指无执着之心。包括:毫不怀疑的心;没有污染的心;没有烦恼的心;没有执着的心。

常存平常心:平常心又称赵州平常心是道,或平常是道。意谓无思量计较的平常心就是道。《无门关》第十九则,颂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搬柴运水,无非妙用,穿衣吃饭,即是神通。
      常存欢喜心:凡夫境界,于顺情之境而身心喜悦也。十行中有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 佛子具佛妙德, 能于十方刹土, 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常存善良心:指与惭、愧二法及无贪、无嗔、无痴等三善根相应而起之一切心、心所。

常存和悦心:和,六和敬,身和共住(谓生活上互相照顾)、口和无诤(谓言语上互相劝善止过)、意和同事(谓思想上彼此友爱敬重)、戒和同修(谓遵守共同的戒律)、见和同解(谓见解一致地共同修学)、利和同均(平等受用合法的财物)。

悦者,悦意,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悦乐,谓如来说法音声,悦可人意,而爱听无厌也。悦耳,谓所发语、能令闻者、利益安乐,是名悦耳。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之意。

常存安乐心:安乐,身安心乐也。据《法华经》卷《四安乐行品》载,安乐行计有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等四种,称为四安乐行。亦即诸众菩萨应远离身、口、意三业之过失,并发誓教导众生,度化众生,行自利利他之安乐行为。

常存慈悲心: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大智度论》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悲十二利:一、福常随身。二、卧安。三、觉安。四、不见恶梦。五、天护。六、人爱。七、不毒。八、不兵。九、水不丧。十、火不丧。十一、在所得利。十二、死升梵天。见《法句经》。

常存菩提心: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

常存诸佛心:佛心何物?心之自性是也。故谓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心之性即佛性也,发见佛性谓之成佛。

佛教对于养生的态度,先要明了生命之苦空无常, 生死乃人之常事,想以任何方法得到永久的寿命,都是不可能的。寿命之长短,各有内因外缘所然,不执着寿命长短,专心于道业,致力于生命的解脱,才是佛教的基本思路。养心之法,即安住于正业正念正见之际的禅定方法,于二六时中,勤行于道,合于自然,不执于寿,而寿自在。

虽说不执着寿命长短,但长寿对于佛教徒来说, 也是五福之一, 也能起到教化大众, 趋心向善的作用。佛教对长寿的因缘, 有着非常深刻的开示,包括运动、饮食、情绪、环境等, 也分析了过去世的业和祖上余荫对今生寿命的作用, 说明了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持戒静心, 慈心护生, 自然得现世长寿报。
                                                                     

                                                                                                                                                                                                                                                                             作者为 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重庆华岩寺住持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载文章、图片,版权均属《佛教文化》杂志,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510-82760303)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2015年02月25日
    2015年第1期
    总第135期
  • 2014年12月26日
    2014年第6期
    总第1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