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栏目 > 万象
李语涵:菩提叶上画心路
作者:华程 编辑:萧炎

天气晴好的时候,来自北京的李语涵喜欢穿着自己设计的禅服,带着从外边收养的田园犬,在楼下院子里的菩提树旁踱步。这株样貌挺拔的菩提树是一位出家人送给李语涵的。热带植物在干旱的北方得以存活直至枝繁叶茂,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赞叹的事情。

“我觉得菩提叶就像是佛的化身一样。”若有合适的枝叶,李语涵会小心翼翼地采撷,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之后,最终成为一幅制作精良的菩提叶画,让原本脆弱易逝的生命在自己的呵护下得以永恒。

李语涵说,画菩提叶画,即是自己对于三宝的礼敬。

 

“从小爷爷就告诉我有佛的存在”

 

和有些经历生命中的波折之后皈依佛教的佛弟子不同的是,李语涵从小就对佛教义理深信不疑。“我们家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就是信佛的。从小爷爷就告诉我有佛的存在。”三岁半的时候,李语涵就考虑过生死的问题。

那时的她,正跟随着插队的知青父母住在河北一所中学的家属大院里。晚上睡觉的时候,望着高高的房梁,李语涵常常会喃喃自语:“人死了会去哪儿,是不是会变成一堆土?”这样的话常常会让睡在旁边的母亲惊讶无比。

后来,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李语涵终于回到了北京,随同父母居住在南边的大兴县。据李语涵的描述,那时他们住处的周围就是一家养鱼场。每到傍晚的时候,养鱼场都会处理一些生命体征微弱的鱼,从而保证养鱼场的正常运营。从鱼场买回几条奄奄一息的鱼之后,李语涵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养在水盆里。

“它们的嘴都张得很大,看着它们,我就觉得很难受。”很多时候,李语涵一晚上都会守在鱼盆旁,不停地换水。但最终的结果通常让李语涵伤心。“不少鱼都撑不过一个晚上,都死了。”

从那以后,李语涵就再也不吃活物。考大学的时候,学习艺术专业的她曾经想报考佛学院,成为一名学僧。但囿于种种原因,这些念头最终只停留在脑子里,没有转换成现实。因此,李语涵按部就班地报考艺术专业,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服装设计师。数十余年间,李语涵虽然作为地道的北京人,但根据她的说法,自己依然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因为大学一毕业,李语涵就从家里搬了出来。失去了家庭的依怙,当年年仅20 出头的李语涵和千千万万的北漂族一样,同样要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而拼搏。

粗砺的生活对于李语涵的拍打和锤炼,让她愈加地认识到精神力量的重要。作为佛弟子的李语涵,最终将自己工作室的主营业务变成了定制禅修服装,其余的业务照旧,不过数量上有着一定的取舍。而这也同样不仅仅是李语涵的一门生意,根据她的介绍,禅服等服装设计工作所带给的利润都被她用来从事佛教公益事业。菩提叶画正是其中的一项。

这项事业缘起于2012 年。那一年,李语涵的母亲刚刚离世。

作为修念净土宗的佛弟子,李语涵的母亲离开时非常安详。“在家里念佛号,不断地助念,念了72个小时才走的,身体特别柔软,出现很多瑞相。”母亲走后,李语涵在修行上变得愈加精进。在一次共修活动中,李语涵产生了画佛像的念头。“那是在一个师兄的家里,我们磕大头都要观想八十八佛。他就在家里的一面白墙上,用投影仪将八十八佛投射在了上面。那种感觉真是太震撼了。”

出于职业的习惯,李语涵曾经跟随苏绣传承人学习过正统的刺绣技术。因而,看到这些庄严神圣的佛像,她首先想到就是用刺绣的工艺,将这八十八尊佛像保存下来。然而,作为一个入世的修行人,现实的因素必须考虑。经过粗略的测算,这项工作的成本接近一千万。对于李语涵个人来说,完全是难以承受的。

“那时候想做长度70 公分左右的画像,后来觉得缘分还是不具足,就想着只要做佛像就行了。”这时,李语涵想起了曾经在书本里看到的菩提叶画。“菩提叶画这种形式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了,过去僧人经常用这种方式去传承,也有画家自己画这样的画。但是现在倒不是太多了。”


 

菩提叶脉上的修行人

 

随处可见的树叶,便是菩提叶画最初的样貌。李雨涵说,制作菩提叶画的首先一个步骤就是将叶子进行浸泡,将叶子中包含的叶绿素去掉。为了追求效率,许多人会用提高温度或是加入化学试剂的方法。李语涵则坚持使用自然浸泡,叶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诚如佛弟子的修行之路,“欲速则不达”。“很多人用化学试剂,可能一下子就没了。但是用水浸泡的话,就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我还是喜欢自然的方式,就像叶子的生长一样。”

而对于叶片的选择,李语涵曾经将菩提叶同夹竹桃叶进行过对比测试,后来发现只有菩提叶最适宜作画。“夹竹桃的叶子泡到后来就全部都烂了,根本不能在上面画画,菩提叶是无论怎么泡都不会烂掉的,果然是‘金刚不坏之身’。”

机缘巧合的是,在得知李语涵绘制菩提叶画之后,一位法师就把一棵菩提树交给了她。菩提树本为热带植物,亦是佛陀成道之树。在拿到这棵树之后,李语涵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让它存活,因为北京气候干燥,不能提供菩提树的最佳生长环境。幸运的是,菩提树最终成活,并且枝繁叶茂。“树也是有灵性的,你如果给它敬畏心、恭敬心,它最终也能给予你回报。”

获得褪完色的叶子,用羊毛刷轻轻地刷掉叶肉之后,绘画的工作才真正开始。因为菩提叶褪色之后呈现出特殊的网纱质地,上色事实上特别困难。若是颜料太稀,无法上色。而若是太浓稠,则会透到叶子背面,把叶子上的网眼全部堵死,不能表现佛像的灵气。而颜料和水比例的把握,只能由李语涵自己去摸索。“这和宣纸上作画相差太多,而且之前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只能自己去调配水和颜料的比例,一遍遍地去试验。”

菩提叶独特的网纱质地的另一个特性则是易碎,叶子在褪色前可以拥有较强的韧性,但在褪色完成后,这样的性质却荡然无存。作为美术专业出身的画者,李语涵习惯于在绘画的时候铺上一层毛毡。由于毛毡上密布着不少绒毛,会很容易地将菩提叶粘住。很多时候都是李语涵在画完最后一笔,准备拿起叶片的那一刻,悲剧就发生了。李语涵手里的不少作品都经历过如此的命运。

好不容易完成绘画之后,菩提叶画的装裱同样需要小心翼翼。尽管和负责装裱的工作人员强调过多次,但是破碎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李语涵一口气完成了十二张作品,在还没正式装裱的时候,这十二张作品就有了不同程度地损坏。“他们习惯把菩提叶叠放成一大沓,然后放在那里,看似一动不动。其实叶子间都有缝隙,稍微一不注意,破损就会发生。叶子尖之间碰一下,就完全毁掉了。”

有些同修在李语涵的微信里看到她绘制的菩提叶画之后,都表达了想要购买的愿望。但菩提叶画脆弱的特性却让李语涵头疼不已。至今,她已经无法准确地回忆出因为快递的缘故而损毁的菩提叶片了。最后,李语涵只能求助去往目的地的朋友,通过“人肉”运送的方式,将菩提叶画交到同修们的手上。那些毁坏的叶片,李语涵亦不会随意丢弃,而是按照佛教的仪轨,在火供的时候,进行统一的处理。

李语涵还能清晰地记得当年绘制星云法师系列菩提叶画时候的情形。这样的人物肖像题材,李语涵是第一次涉及。绘制的难点就在于星云法师人物形象的还原。“关键要还原星云法师的法相,不仅要神似,而且要形似。”而菩提叶的特殊质地又让李语涵施展技术的空间变得狭窄。不过,经过多天的试验之后,李语涵的作品最终还是得到了星云法师及其弟子们的肯定。

而这些绘制过程中的心酸史在李语涵眼里却并不重要,在她看来,人们对于作品的恭敬和喜爱并不应该是因为这些心酸史而产生的怜悯之心,而是菩提叶画本身的魅力所就。“那些困难和阻力都是因缘所就,关键是你的内心,你带着恭敬心去做,就会获得佛菩萨的加持,这些困难也就不存在了。”

“恭敬心”这个词是李语涵反复提及的。她坚信,这样的心态不仅仅是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也可以深刻影响到菩提叶画的所有观者。“‘恭敬心’可以让作品具有更大的力量,让每一位与之结缘的人的内心升起恭敬,从而升起对佛教三宝的恭敬,最后可以去跟随师父,认认真真地领悟佛法。”


因此,对于菩提叶画的探索,她一直在努力着。尤其是在菩提叶画的装裱包装上,李语涵做出了不少创新,经由她装裱完成的菩提叶作品更像是一份高级的私人礼物。她利用透视的原理,通过特殊的技术,将多幅菩提叶画组合装,使佛像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更显佛像的庄严殊胜和菩提叶的自然质感。而这些菩提叶画也会以一定的价格出售,但所得利润并不会利养自己,全部用作李语涵组织放生活动和建设位于通州区的一间禅修中心。

李语涵说,刚开始在做菩提叶画时候,时常会担心资金上的短缺,因而自己脑子里会经常浮现出各种各样的计划和目标。然而,如今的她因为不想落入贪恋外相的执着,除了特殊的定制工作以外,菩提叶画的绘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菩提叶承载的正能量却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呈现出来。

位于通州的“素悦晓院”就是李语涵在菩提叶之后,用以传播弘扬佛教文化全新载体。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李语涵至少每周都会亲自去那里一次。帮师兄们给院子里的植物施肥,和同修们一起包素饺子,或是平平常常地念半天佛,李语涵都会心生欢喜。“这些都是载体,起到了接引触机的作用,我最终还是希望让别人看到有一群佛弟子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做事,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去踏踏实实地修行。”(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载文章、图片,版权均属《佛教文化》杂志,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510-82760303)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2015年02月25日
    2015年第1期
    总第135期
  • 2014年12月26日
    2014年第6期
    总第1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