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佛事动态
新刊推荐 | 佛门中的80、90后
编辑:小闫

一说到佛门僧人,大多人脑海中会有这样的画面:须眉泛白的和尚,长伴于青灯古佛,静心守候一方庙宇……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人们思想的觉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佛、悟道。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他们的弘法修行之路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或借助网络、或以艺术创作形式传播佛法,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传承。

142期《佛教文化》专题特稿

佛门中的八零、九零后

先睹为快!(节选)

 大初法师:梵呗是世间最动听的声音

华程/  P14

“梵呗最重要的是让浮躁的内心获得安静,以助于修行。

“梵呗给我带来了法喜。这是多方面的,它既能让我自己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更容易契入进去。同时梵呗又是一个度生的手段,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音声让众生耳根圆通,因此梵呗作为传播佛法的手段,既是自利的,又是利他的。

“我们出家人早晚的课诵、二食的过堂没有一个离得开梵呗。它跟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是我们修行的载体,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把它传承下去。我希望跟我学修梵呗的人不是冲着金钱,不是为了当歌手,而是真正出于对佛法的修持、传承这样的发心来的。

 昌乐法师:网络弘法正当时

王来彬/  P20

张贴在南山讲寺里的昌乐法师简历上写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法师积极探索网络弘法,从早期的寺院网址、QQ、日志、博客;到近年的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以及正在开展的移动网站、优酷视频弘法、微信语音弘法等。

“现在我们都讲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出家人研究得最为透彻。除了深山老林里的那种寺院,僧人本身就应该是媒体人,弘法就是传播,媒体人如果都不去勇于融入社会,拥抱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使命感的缺失。

 

 生活处处是佛法——释广行的创作修行之路

千江/  P28

“喜欢听流水潺潺过山谷,喜欢看落花寂寂迎空舞,喜欢在山野小径漫步,远离喧嚣的都市,淡泊名利栖身处……”伴随着清幽的旋律,优美的歌词也入耳入心。这不是哪位名诗人的大作,而是广行法师创作的《空谷禅韵》中的句子。

多年来,自诩为佛门艺僧的广行法师一直致力于佛教诗歌和剧本的创作,以期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来弘扬佛法的智慧。

佛经云八万四千法门,弘法修行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广行法师选择了艺术创作的道路,并且在其中越走越远。

“以后我还是会更多地在剧本和歌词上下功夫,内容当然跟佛法有关,只是会更加联系生活、接地气,希望别人都能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去认识、接触佛教。

 

 清音袅袅悟禅心——访中国琴僧妙境法师

王来彬/  P34

依照广陵派的传承顺序,他是广陵派第十三代嫡传,也被中国琴会会长龚一以及副会长杨青誉为中国第一琴僧

“琴跟佛法本来就是相通的,古人常说,惟琴可以入道,琴是表达自己的心的。作为一个出家人,妙镜法师更是把古琴当作是自己修行解脱的工具和途径。

对于世间的各种毁誉,他则看得更淡:出家人讲求的是不住烦恼,古人说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别人怎么看你,对你来说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别人给了我这个天下第一的称号,不是说我就是天下第一了。艺无止境,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跟大自然学习,跟天地造化学习。

 九零后小和尚的文字禅

成和/  P40

据悟澹法师介绍,《解毒〈红楼梦〉的禅文化》和《解毒〈西游记〉的禅文化》这两本佛教文化书籍事实上是自己杂志专栏文字的集结。

之所以采用解毒这样的字眼,悟澹法师表示这并非出于营销噱头,实际是出于佛教层面的考量。

“佛教中把贪嗔痴称作三毒,我希望读者们在阅读这两部作品的时候,可以借助佛陀这位大医者的无上智慧,观照内心之余,又能祛除贪嗔痴,最终能离苦得乐,圆满究竟。

 孝文法师:藉由香道,为佛教正身

王源/  P48

“现在很多宗教的香道被迷信化了。为什么寺院反对孕妇和生理期内的女性来寺院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她们玷污了殿堂,而是因为寺院原先用香都是用中药合成的,每一款香里都会有藏红花。

红花是解於的,它闻得多了以后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也会导致生理期内的女性失血过多,对身体不好,而并非现在所说的这时候的女性是污浊之物,不可入内。

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怀孕不到六个月的女众不能来寺院,其实是为了保护她们。被迷信化之后,反倒污蔑了佛菩萨。

所以说只有让更多的人接触这些文化,让佛教成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一种迷信,才能为佛教文化正身。

 亦智法师:大碗喝茶,选材插花

青禾/  P54

和谐的状态,换个词可以叫自由。怎么自在怎么喝,没有太多讲究。师父喝茶用的就是大碗。

其实碗泡法在佛教一直都流传着,没有一种器皿可以适合所有茶,唯有大碗可以。 因为有的茶需要看到它很漂亮,比如绿茶、花茶,那就要用玻璃杯;有的茶需要它香味很好,那就用壶泡。但不管什么茶,泡在大碗里,都能自然绽放,既能看到美感,也能留住它的香味。

跟茶一样,插花也是生活中常用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花道最核心的东西,首先在于选材,而不在于最后的成品是什么样子。 如果选材是去利用这些被遗弃的东西,我觉得就掌握核心了。如果我们选材是破坏植物,那最后再漂亮,也丢失了关照生命的初心。

这跟佛教的理念是相通的,带着慈悲的心去插花,你的心境会不同。反过来,在插花的过程中,又能增长你的慈悲心。

 

《佛教文化》142期新刊

专题特稿 | 佛门中的八零、九零后

更多精彩详见本期杂志
















新刊购买指南
购买方式一

 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 即可看到【【新刊推荐总第142期】佛门中的8090后:别开生面的弘法之路】¥AAENOGjk

购买方式二

打开手机淘宝App或淘宝网页搜索店铺:朵荷小轩,选择商品进行购买。

咨询电话:0510-82750303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载文章、图片,版权均属《佛教文化》杂志,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510-82760303)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2015年02月25日
    2015年第1期
    总第135期
  • 2014年12月26日
    2014年第6期
    总第134期